本文作者:徐嶔煌/北美智權報總編輯
日本茶進口成長快是因加工需求,農藥殘留嚴重的越南茶更可能讓你致癌。
平均成本比越南茶貴 8.4 倍的日本茶,你根本不用擔心混到一瓶二十元的茶裏王一般綠茶或御茶園去。你要擔心的是農藥可以比標準超標二十七倍、每個月以兩三千噸的龐大數量進口到台灣來的越南茶葉,到底在你生活中變成那些食品飲料。
關於林淑芬委員對茶的質疑問題,根據茶進口的年度數字,我們大概可以這樣試著理解。
日本福島核災是 2011(100) 年 3 月,取年度茶葉進口數字看日本進口數量為:
[99]55502
[100]47105
[101]89151
[102]270995
[103]302628 (到 8 月資料)
真正顯著的成長,是 101 年、102 年,103 年。原因是甚麼呢?
了解一下台灣茶葉的狀況。
台灣茶產量本來就不足國人需求使用,加上因為「高山茶」當道的關係,產茶區往高山發展,平地的產茶區減少中,所以台灣整體茶產量逐年降低。以 2009 年來說,茶葉的年產量是 16,780 噸,而台灣人的「人均茶葉消耗量」是 1.8 公斤,一年需要消耗 41,400 噸的茶葉;
而以 2009 年的數據,台灣茶葉還要出口 9,556 噸,導致「差額」高達 34,000 噸,而台灣人對茶飲的需求還在成長中,台屋茶葉根本不夠喝,得靠進口來補不足。而且這是 2009 年的數據,到今年 2014 年,台灣茶葉需求差額早就遠超過這個數字了。
由查到比較近的台灣製茶工業同業公會統計,2009 年台灣進口茶葉 27,734 噸,其中多數為製作茶包、瓶裝茶飲的紅茶、綠茶,數量為 22,000 噸,烏龍、普洱等只有 3,000 噸。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進口台灣的茶葉,大宗用途是製作茶包跟瓶裝茶。
談談日本茶葉進口量成長的來源會是在哪裡?我們先看看商業市場的變化。以伊藤園、朝日、麒麟為首的日本飲料公司,在過去幾年往世界各國布局擴張,最近幾年快速成長。所以在去年,日本最大的財經報、日經有過這麼一篇報導「日本茶搶佔世界!」,大意是說日本茶的出口成長量快速且驚人,本來在日本才買得到的伊藤園、連台灣都買得到了!味道香濃的日本茶很快地吸引在日本品嘗過伊藤園美味的台灣人,只是當時的價格偏高、一瓶 500ML 要 38 塊,讓台灣本地的統一、黑松也跟進,但日本茶成本實在太高,所以統一是以統一濃韻靜岡玉露綠茶(一瓶二十五元)、黑松的就是茶、究香系列,都是只有部分茶葉用日本茶葉、其他是搭配台灣或越南就不知道的混茶,然後定價策略略高於一般綠茶、低於日本進口茶。
就這樣伊藤園等日商也希望打開銷售量,希望把售價降到跟台灣一致的水平,所以伊藤園在 2012 年、民國 101 年在台灣開始找工廠代工,經詢問過台灣伊藤園分公司後,確認伊藤園是將產自日本產地的綠茶茶葉直送台灣、由台灣的工廠生產(台灣伊藤園分公司),去年代工的訂單還被泰山拿走,泰山也很開心地發布股市訊息。
由於伊藤園希望把台灣當生產基地、製造出來的綠茶還要外銷到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市場使用,根據泰山自己估的每月產量旺季可達 200 萬瓶,需要多少茶葉,歡迎自行想像。所以你現在喝到的伊藤園綠茶,茶葉來自日本的伊藤園產地,但是是在台灣加工製造。(這是日本伊藤園的茶產地介紹)
(ps:伊藤園有的是綠茶,烏龍茶與茉莉花茶等原料進口自中國。至於目前伊藤園在中國浙江的綠茶農場,則是供應中國需求,未來會不會進口到台灣,還未知)
再來,有家公司看到茶市場潛力驚人,在 2013 年、民國 102 年,推出「原萃」日式綠茶,這家公司引進來自日本茶飲市場 2012 年成長率最高的綠茶產品「綾鷹」,改良之後,今年正式在台灣生產,所有綠茶原料都來自日本,由宏全國際代工。
2014 年/民國 103 年更應看好機能茶市場、推出「原萃」纖綠茶,一樣茶葉來自日本。這家公司就是台灣可口可樂公司,而且這家公司表示,「原萃」上市第一個月、銷售量就達 470 萬瓶。要用多少茶葉,也歡迎自行想像。對了,這家公司還有一支很受歡迎的產品「爽健美茶」,也是標示所有茶原料都來自日本。
喔,對了,附帶說明一下,台灣這家宏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做很多飲料代工,統一的濃韻靜岡綠茶,也是他做的。
還有一家日商朝日 Asahi,也是從 2010 年起與三商成立三商朝日,在台灣直接代工生產茶飲料。
所以,101~103 年的日本茶葉進口量會大幅成長,不用緊張,那些都是有商業原因的。
再來,台灣的市售茶,除了那日本飲料商的茶品之外,調查過一圈,現在也只有統一的茶裏王濃韻日式綠茶(原靜岡玉露綠茶)還有混到一部分日本茶葉,至於御茶園官網上寫的日式綠茶增量百分之三十的說法,是因為他們的品名就叫「御茶園日式綠茶」,基本上御茶園用的是來自南投松柏嶺的茶,不是日本茶。
唉,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一瓶二十塊的茶,要用到日本茶葉是機率很低的。
台灣進口的茶葉來源,以越南、中國大陸、印度、斯里蘭卡最多,其中越南最大宗,每個月的進口報關量幾乎都是以一~三千噸上下在進口的,其次是中國,大約在兩、三百噸左右而第三名的斯里蘭卡則約二、三十噸上下,第四名則是印度,每個平均月十來噸,這是台灣前四大的茶葉來源。日本茶葉的進口數量就以去年 103 年來說,一整年 12 個月才 27 噸,一個月平均值也才 2.25 噸而已,就算今年成長到每月最高有 5 噸,相較於越南的兩、三千噸、以及中國的兩、三百噸,日本這兩年進口的數量的成長算甚麼咖,差得遠。
再看看進口的成本,把 103 年、今年 8 月的進口報關資料抓出來看,概算一下以上五個國家的茶葉價值是:
國別 進口數量 (公斤) ___ 價值 ___ 每公斤價值(單位: 元,TWD)
中國 250234 __ 22177000 __ $89
越南 2965486 __ 122604000 __ $41
印度 111912 __ 6215000 __ $56
斯里蘭卡 204501 __ 18136000 __ $89
日本 50622 __ 17525000 __ $346
103 年 8 月茶葉進口報關資料
看到了嗎?日本茶葉每公斤的成本是中國跟斯里蘭卡茶葉的 3.88 倍、是越南的 8.4 倍、是印度的 6.18 倍。請告訴我,一瓶二十元的茶裏王,如果你是老闆,你想用越南的、還是用日本的?我想,請用你的膝蓋頭思考,應該就可以得到答案,否則越南進口茶葉的數量,就不會是每個月一~三千噸了!
好吧,再談談輻射問題,日本茶就像之前提的,出口廣泛地到全世界去,有輻射殘留的問題,拿放大鏡檢視的,歐洲國家一定比我們的公務員兇,這一點,應該沒有爭議吧。
2011 年福島核災,當年確實有日本茶被驗出輻射的問題,如法國,2012 年的時候,如香港,還有2014年的香港。只是說,當初在 2011 年的那批茶葉的輻射值超標,而且主要是靜岡茶產區(台灣的伊藤園茶產區許多在離靜岡很遠的島根跟九州),2012~2014 後來被驗出來的,則是在安全範圍內。2011 法國驗到的是 1038 貝克的銫,後來香港今年驗到的是 18 與 48 貝克。而歐盟的容許範圍是 500,所以 2011 年的時候銷毀,香港食安中心訂的人體容許值則是 1000 貝克,不過因為今年的很微量,僅 18 與 48 貝克,大抵我們可以知道輻射狀況應該是顯著的下降,也在各國容忍值內。
所以結論是,目前日本茶在全世界的狀況輻射值都遠低於人體安全容許值,如果你不介意,你還是可以喝,如果你很介意,就不要喝。
但如果你是基於輻射的因素,在擔心你喝的茶飲,那你要擔心的是喝到伊藤園的茶、Costco 也有伊藤園代工的 Kirkland、茶裏王的濃韻日式綠茶、天仁茗茶引進的日本玉露、或是 city super 裡面的所有日本茶(伊藤園是最大供應商),而不是茶裏王的一般綠茶,也不會是御茶園或其他二十元的廉價綠茶。
人之所以跟動物不一樣,是因為會思考,一個人如果不會思考,實在很難判斷他跟屍體的差別在哪裡。
無謂的恐慌是無知,資訊蒐集不足是懶惰。我們真正要擔心的恐慌,應該是那數量龐大的越南茶,怎麼會是轉到日本茶身上呢!
一堆台商跑去越南種茶、再銷回台灣,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越南的土壤當年被美軍撒了多大量會殘留非常久的落葉除草劑,種出來的茶葉,你覺得喝了會沒事?再加上越南對濃藥使用的規範不嚴格,越南茶常常農藥超標你知道嗎?而且,我們只有抽驗、只能抽驗,只是「抽驗就超標 27 倍」,那沒抽驗沒紀錄的呢?
每個月進口兩三千噸的越南茶,在我們生活周邊變成甚麼?路邊的茶飲?是每瓶二十元的瓶裝茶?是混進來偽裝成台灣茶葉賣給你?那才是你要感到恐慌的!(農藥對身體的危害請參考)
ps: 林委員我沒有要吐槽妳的意思,妳的認真我還是很肯定,只不過妳事情多、有些資訊還是幫妳修正一下比較好,以免民眾恐慌錯方向。要求政府立法要求飲料商標註原料產地、加強查驗每個月進口兩三千噸的越南茶葉,一定比查驗那五噸的日本茶葉更重要。
(同場加映)
針對二十一公噸進口越南茶葉含有農藥大克蟎事,統一茶飲事業部品牌經理葉皙斌指出,因台灣產的茶葉不足以供應全台罐裝茶使用,才會以各國進口茶、加上台灣茶來混合使用,平價、銷量第一的「茶裏王」才會混用越南茶葉。
(本文經徐嶔煌授權刊登,不得轉載;首圖來源:Johnson Wang, CC Licensed)
mulberry messenger bag
borse gucci
prada shoes for men
ray ban sunglasses outlet
timberland sale
ray ban online store
timberland outlet
black mulberry tree
prada glasses
The post 你不知道的台灣茶真相!看完你還敢喝瓶裝茶飲嗎?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